關於字體散步是這樣的:它是新形態的休閒娛樂。其重點在於散步時必須東張西望,觀看路上字體,如路牌、招牌、指標之屬,乃至於人孔蓋上的字體,都是觀察的對象,然後擇其神來之筆者、莫名其妙者拍下照片並與親朋好友分享。
能體會其中樂趣的人不多。但只要開啟了興趣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因爲路上字體街景實在太豐富,形態各異,目不暇給,市井的多樣性與生命力顯現其中。你彷彿能從字的寫法、造型猜測店家或寫者的個性、窺見他們的生活片段。這都讓電腦字庫相形失色了,你再也無法忽視街上那些字。
日前來台演講、簽書的《字型之不思議》作者小林章先生在行程最後一天與我們上街拍字,我們便透過他的眼睛重新審視生活週遭的字體,發現了許多平常根本不會注意,但其實相當有趣的事情。
台灣人好聰明
在散步前就透過他知道,其實台灣的消防栓、水帶箱很有趣。
等等,不就是個消防栓嗎?有什麼好特別的呢?
小林先生自己透露,最近養成的興趣是觀察世界各地的消防栓。在德國工作的他注意到德式的消防栓、滅火器上沒有用字體註明,只以圖樣表示之。
到了韓國,或回到日本,也較常見黏上去的金屬立體字。但黏上去容易掉,有的時候施工者也會把筆畫貼錯,看起來就很怪。
但在台灣,他發現我們的滅火器、消防栓,有很多是用噴漆體噴上去的。這種帶有手寫楷書味道的噴漆體相當具有台灣特色。據小林先生說,這種噴漆體不但好看,也不會剝落或者施工錯誤,台灣人實在太聰明了!
在南機場夜市週遭
小林先生行程最後一天原本要到(必須去的)故宮參觀。但是比起文物,他更想看富有民間生命力的東西,例如富有手寫感的老招牌——那是字體設計師的最愛。
關於這點我們是滿有信心的——因為台灣民眾有時對待字體很認真,例如這輛計程車,誠意十足的寫了四個字告訴大家他目前暫停營業。
或是這個回收場,認真以對的手繪明體也讓人很感動。從這些事物上可以看到一點源自民間的活力吧!
所以這一天我們先到了南機場夜市附近逛。南機場夜市週遭是臺北的老舊城區。這種還沒有系統化更新的地方是字體散步最理想的地點,因為可以找到非常多老式油漆招牌。
它不是非常精緻,重心的分布不一致,還會有站不正的情況。但它畢竟是夜市攤販,缺失反而能帶來草根市井樸拙可愛的感覺。更何況並非拿來閱讀,也就會站在欣賞的角度看待它,而不是批評它了。
但除了老招牌之外,小林先生也拍了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。
例如這個⋯⋯巡邏箱?
巡邏箱上面的字樣是噴漆的楷書。噴漆字(stencil)其實很多國家都有,但噴漆楷書就是道地的台灣特色了,我們也是透過一些日本朋友才知道這件事情。這種字體的模具是從白鐵行誕生的,當天我們也經過了一家很特別的白鐵行。
但禁止停車的告示又有什麼特別的呢?
在小林先生最新的書中,有個段落專門討論日本的國民字體:圓體。這種字體廣泛應用在日本各種招牌、號誌上,是為什麼呢?難道是因為日本人覺得這樣比較親民,所以到處都用圓體嗎?但是連「停」這種正經的告示都要有親和力嗎?
為了比較各國交通標誌上字體差異造成的不同觀感,他搜集了許多帶有「stop」、「停」字樣的號誌。所以到了台灣也不免看一下。這個「停」是台灣的路牌黑體。小林章先生在書中寫到,日本多用圓體告示恐怕不止具有親和力這麼簡單。在實地探訪招牌師傅後,他發現比起黑體而言,圓體的書寫程序反倒簡便許多。這種製作效率或許才是圓體普及的原因。
注音符號也引起了注意。注音符號只有台灣使用,堪稱台灣特有種。而且注音符號是基於漢字筆畫而創造的表音符號,是這一點吸引了字體設計師的注意吧!
連卡車上的文字方向也引起一行人的討論。傳統上,漢字如果是橫排,閱讀順序是從右到左的。這樣的傳統其實在台灣民間保留許多。不止如此,舉凡郵筒、配電箱上的標誌、字體也要拍。因為手工感的噴漆台電標誌其實設計得很有特色。台電標誌為什麼會很吸引外國朋友的注意呢?可能是因為「台電」兩個漢字相合的形狀本身就接近菱形,這個 logo 巧妙的據此發揮創意。
你或許沒注意的字體
散步到這裡,如果都還覺得不特別,先看看這些平常不會注意的字體再說吧。例如道路油漆字:它也是字體,但不是招牌、螢幕或書本上的字體,所以平常也不太被討論。但這個道很有趣,中間是一個王,整個就是王道的意思(咦)。
可是人孔蓋上的字體又有什麼好拍的啊!
人孔蓋是這樣的:撇除字體好不好看不談,人孔蓋字體有趣的點在於多樣性。很顯然台北市(還是應該說全台灣)各工程單位都各自為政(難怪開挖都不先約好的,一個挖完再換一個),前後期施工標準也不同,字體更是手工的。所以往往可以在這種金屬蓋子上看到同樣文字的差異寫法。
例如這個上面的北,比較接近目前教育部標準寫法,但在下個蓋子上卻又變成接近傳統印刷體的寫法了。污也不一樣。這個污是古字寫法,那個污是教育部標準法(而且,不止楷體,還有仿宋體喔)
說到異體,當天看到最特別的寫法其實是這個看起來很一般的電腦字招牌,可是那個文怎麼會這樣寫?眾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還有一些「字」,既不是異體,也不是一般的字:
「合字」很常在過年貼在門窗的「斗方」上看到。這種合字特別能表現漢字「圖形化」的特色——利用單字形狀的特色組成新的圖樣,不但視覺要平衡,也要同時傳達意義。例如這裡的「日進斗金」、「福壽喜」、「黃金萬兩」,以及最後一個⋯⋯你看得出是什麼嗎?
不過一上午逛下來,最讓我們驚奇的其實是⋯⋯
咦?不就是個門牌號碼嗎?但是當小林章先生說出「那個數字是義大利斜體啊(italic)」,我們才驚覺,對耶,我們的門牌號碼是 italic 沒有錯,但為什麼以前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呢?(而且話說這個 4 也分太開了)
其實台灣門牌有趣的地方在於一戶可能會有兩塊以上的門牌。例如這一戶人家有一塊官方的門牌,數字是義大利斜體;但另一塊招牌可能是區公所或是里長另外新發的(也有可能是自己做的),數字又變成正體了。
在士林老街
午飯過後我們直接拉車來到士林老街。士林老街就在士林夜市現址旁邊,假日晚上人滿為患。在這附近有一條小西街,蔚為奇觀:整條街的招牌幾乎都是手寫油漆招牌。這在現代電腦化招牌席捲之下反倒變成彌足珍貴的景觀了。
也是油漆字的「請勿停車」:這是很多台灣家戶都會請師傅來寫的告示,大概是一家一戶唯一需要對外透露的資訊:不要停在我家門口,謝謝。每一戶都針對自己的需要客製,甚至自己手寫,便有了多樣性。也因此「請勿停車」體也很值得觀察,與道路油漆體、人孔蓋金屬體是同樣道理。像這個以隸書呈現的告示典雅而不失嚴肅,是由經驗老道的師傅大略打稿描框線後,使用油漆、筆刷,像寫書法一般手寫上去的。
疊圓體源自日文字體「スーボ」。它其實大有來頭。スーボ由字游工房傳奇的創辦人鈴木勉設計,是第二屆石井字體創作獎(1972)的最優秀字體。當時,鈴木勉先生只有 23 歲。這種字體到了中文世界變成了「疊圓體」。它無法使用筆畫組件的方式製作,必須手動組成,製作比較費工。
疊圓體圓上加圓,很可愛,一開始設計的初衷或許是專供童書市場或玩具一類。但因為具有肉感的聯想,也很適合放在食物上。
甚至是放在這種海報上⋯⋯
疊圓體最初在日本開發出的目標市場為童書市場,但是後來發現是食品界以及情色產業最愛用。
走著走著,經過許多有特色的招牌,但招牌太多,時間太少,小林章先生要趕回飯店收行李準備搭機前往下個目的了。這一趟透過他的眼睛,我們看到許多平常不會注意的事情,而且臨走前又多看到了一個:
事後小林章先生也來信給譯者 Tamago 感謝這趟非常有趣的旅程。